【上观新闻】刚毕业的大学生都去哪儿了?上海十多所高校披露就业“年报”,透出这几大信号

发布者:学工部发布时间:2022-01-07浏览次数:95

数据表明,2022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首次突破1000万人,在沪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将有一定幅度增长。自疫情发生的2020年以来,在上海市委、市府部署下,全市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出台各类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和岗位,全社会各方全力打赢毕业生就业攻坚战,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两年在全国各省市中保持领先,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目标。

新年以来,沪上各大高校陆续向社会公布《2021年就业质量报告》,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梳理分析十多所不同类型高校的就业“年报”,从中发现一系列重要数据变化。可以说,就毕业生各自选择的去向看,深造的多了,留沪的多了,从教的也多了。

【继续深造率走高,境内高于境外】

在近些天刚结束的2022年考研中,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的古丽古娜坚定地报考本专业硕士生。“决定考研是因为对法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她说,“近几年,考研的同学越来越多,图书馆到处都能看到考研人的影子,跟他们一起努力、一起进步,虽辛苦但值得。”

事实上,在上海参加2022年研考的人数达到9.9万左右,为历年最多,古丽古娜他们延续着去年至今的考研热。在沪上高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中,继续深造的比例在逐步增加,国内升学比例高于出国深造。以上外为例,国内升学学生比例已连续三年上升:2019年为11.88%,2020年为15.91%,2021年为18.97%;出国(境)学生比例则为:2019年29.83%,2020年29.60%,2021年22.21%。

在上海交通大学,2021届毕业生国内深造总计2058人,选择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深造率高达96.21%,其中留在本校深造的人数最多,达1789人。除本校外,毕业生录取人数排名前三位的高校分别是复旦大学(62人)、清华大学(48人)和中国科学院大学(34人)。与之对应,2021届毕业生出国(境)深造的共计724人。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2021)排名前百位大学深造的毕业生占比66.02%,出国 (境)继续深造的主要国家(地区)包括美国(383人)、英国(74人)、中国香港(69人)、新加坡(48人)、日本(30人)等。

截至去年8月底上报教育部时间,包括升学在内的华东师范大学2021届毕业生总体去向落实率为96.43%,位列上海“双一流”建设高校首位。其毕业生境内升学人数为1224人,同比增加129人,增幅11.78%;境外留学人数则为358人,同比减少93人,降幅20.62%。留学人数较多的国家(地区)分别是英国122人,占34.08%;美国78人,占21.79%;中国香港50人,占13.97%……

东华大学本科生继续深造率也创历史最高。其中,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66.67%的学生继续深造、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61.95%的学生继续深造,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纺织学院、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的本科深造率均在50%以上。校就业工作负责人表示,受疫情影响,今年首次出现本科出国深造比例下降,不过学生深造院校质量依然保持较高水平,毕业生进入QS世界知名大学500强高校留学比例为61.63%,进入QS百强的留学比例为48.94%。

截至去年11月份,上海科技大学2021届毕业生,境外深造去向为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牛津大学、南加州大学、东京大学等海外优质高校。在中外合作办学的上海纽约大学,全体毕业生的继续深造率为50%,高于直接就业43%的占比,人均获得3.9份录取通知书。全球新冠疫情激发学生们对人生价值和人类社会命运更深思考,选择医学物理、全球卫生、健康、医学与社会、心理健康咨询等专业的人数显著增长。

【就业地选择留沪过半,同时趋向长三角】

一个多月前,“上海试点在五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的本市应届研究生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新政正式发布,不少2021届毕业生特别是研究生,逐渐将求职重点放在了“熟悉的临港地区”。

今年已是上海电机学院2019级研究生王孚人在临港求学生活的第7年。“主要考虑临港的公租房、人才落户政策等一系列人才政策,以及临港未来产业集群发展方向。”作为应届毕业生的他,婉拒了多家企业发出的录用通知,签约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留在临港开启自己职业生涯。上海电机学院党委学工部副部长张跃辉介绍,此次上海“五个新城落户新政”颁布后,学校2021届毕业生就有169人就近选择了扎根临港新片区。

“大学生毕业后愿意去的地方才叫人才高地。”正如临港新片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任顾长石所言,目前临港新片区的很多产业尚在全力加紧建设,大批企业求贤若渴,未来两三年将迎来人口导入高峰期。事实上,不止五个新城、新片区等,整个上海对人才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

华东理工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

作为“双一流”A类建设高校,上海交通大学不包括交大医学院在内的校本部2021届签约就业毕业生中,选择留沪工作的人数最多,达3191人,占比66.84%;在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生前往就业的省份中,上海有2961人,占就业人数的58.54%。值得注意的是,华东师大2021年非上海生源在沪就业人数达2384人,同比增加248人,增幅达11.61%。其中,本科毕业生在上海就业645人,同比增加221人,增幅52.12%。

其他部属高校方面,华东理工大学超八成毕业生的就业地域选择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具体而言,其2021届签约就业本科毕业生中,在上海市就业的占73.37%,与2020年相比,本科毕业生在沪就业的比例增加6.73个百分点;而2021届签约就业的毕业研究生中,在上海市就业的也占68.38%,到华东六省(苏、浙、皖、闽、赣、鲁)就业的占22.14%,与2020年相比,这一比例增加2.32个百分点。东华大学就业数据显示,2021年67.55%的本科毕业生和68%的硕士毕业生毕业后留沪就业,也就是说超过2/3毕业生成为申城新的建设力量。上外毕业生中,在上海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占签约、合同就业本科生总人数77.54%,硕士毕业生则占62.62%。

不仅上海,整个长三角城市群,成为沪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区域。上海理工大学2021届毕业生在“长三角城市群”就业的人数达3043人,占全校签下就业协议人数的84.08%。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21届毕业生5816人就业区域以上海为主,占比为75.58%;上海市外就业人数较多的区域为江苏省和浙江省,占比分别为4.68%和4.42%。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毕业生前往长三角地区就业的,总体占比为80.67%:上海74.13%,江苏3.77%,浙江2.77%。上海纽约大学2021届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也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其中上海就业占80%、杭州就业占5%,居于前两位。

【制造业成为理工重地,从事教育也变热门】

在这学期,已有2022届学子早早签下人生首份工作,并且加入他们学长所在的单位。来自上海交大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海洋学院等的41名应届生走进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现场签订三方协议,入职著名的“航天八院”。时隔不到一周,又有24名上海交大应届毕业生赴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与企业方面集体签署就业协议书。签约毕业生之一、2022届博士生韦婷婷表示,商发作为公共航空发动机制造商之一的高新技术企业,正是她心中中国梦启航的地方。

据统计,上海交大本部2021届毕业生赴国防科技单位及部队就业的共342人,比2020年增加32人,就业人数最多的前三家单位分别是中国船舶集团(80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51人)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43人)。近5年,上海交大本部毕业生赴国防科技单位及部队就业人数总计已有1139人,呈逐年增长趋势。

整体上看,经统计毕业生签约就业单位的行业类别,上海交大就业人数较多的行业主要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396人)、制造业(736人)、教育(617人)、金融业(497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483人)。按不同学历统计,本科生和硕士生选择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就业人数最多,分别为240人和1075人;博士生选择在教育行业就业人数最多,达472人,其中主要是进入高校从教从研。

可以说,在沪上理工类院校中,回归实体经济、流向制造业的就业比重在逐步增加。比如华东理工大学,近六成毕业生集中在制造业、IT业及科研技术服务业。根据对签约就业毕业生行业流向分布的统计结果,2021届华理毕业生流向“制造业”的人数比例最高,为38.40%,其后依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4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9.60%)”“卫生和社会工作(8.37%)”“金融业(7.84%)”。分学历层次来看,毕业研究生相对更集中于制造业和科研技术服务业,进入公共管理部门的比例也高于本科生;本科毕业生从事信息技术服务业、建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比例,则高于研究生。又如东华大学,按照人社部、教育部行业分类标准统计,2021年毕业生进入制造业、信息传输、金融业、教育、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5类行业比例较高,合计达69.08%。其中,26.95%的本科生、38.95%的硕士毕业生都进入了制造行业,也体现出学校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优秀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成果。

同时,各地方高校也呈现这一趋向。上海理工大学2021届毕业生流向前三的用人单位行业类型分别是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建筑业,分别占39.13%、13.07%和7.05%,其中流向制造业的毕业生占比较2020年提高7.91个百分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服装产业经济与管理等44个专业的毕业去向落实率均达到100.00%,全校就业行业分布与学校专业设置及培养定位相契合,主要流向了“制造业”(31.5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1.11%)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9.46%)。从不同学历层次来看,“制造业”领域也成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毕业生的主要行业流向,34.97%毕业生投身制造业,其中硕士毕业生近半、本科毕业生近三分之一、专科毕业生超过四成。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教育资源加大供给、人才需求更旺,在非理工类的高等学府,投入教育业变为热门去向之一。尽管华东师范大学2021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较为广泛,分布在教育、信息技术、公共管理等十余个行业内,但就毕业生总体而言,从事教育-学历类行业共有2172人,所占比重最大,达42.94%,其次的信息技术行业则占16.67%。相较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在教育-学历类行业就业的比例明显更高。从学历上看,本科、硕士主要在中学就业,博士则集中在高校就业。而从地域分布看,这些走上教育岗位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上海、浙江、广东,人数分别为850人、193人、185人,分别占本行业总人数的39.13%、8.89%、8.52%。

其他文科类院校中,非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也有许多从事教育业。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毕业生签约比例最高的行业就是教育,其次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中,去往教育业的学生比例较前两年呈明显上升趋势,2021年去往教育业的本科毕业生比例较2019年上升了10.01%;研究生毕业生签约的单位行业中,教育行业比例呈连续上升趋势,从2019年的31.34%上升为2021年的38.37%。


原文来源:上观新闻  |  发表时间:2022-01-06  | 作者:徐瑞哲 李蕾

原文链接: https://web.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439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