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王桐予在寻甸仁德四小上四年级剪纸课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她用巧手剪出“大千世界”。一份初心,一路探索,她用青春追寻“诗和远方”。她是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2023届本科毕业生、庄河剪纸韩氏剪纸家族的第五代传承人王桐予,也是一名赴云南寻甸支教一年的研支团成员。
在王桐予的家乡辽宁省大连庄河市,有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庄河剪纸。王桐予从小跟随家人学习剪纸,不知不觉间,已经和剪纸相伴了十余载。
“要想深藏于乡野阡陌的非遗文化走进更多人的视野,除了一颗精益求精的匠心,还需要创新传播形式与内容,为大家提供走近非遗的‘桥梁’。”谈及新时代非遗传承,王桐予如是说。
怀揣着对剪纸艺术的热爱,王桐予以行践言。大学的第一个寒假,她在家乡高铁站与小伙伴一起参加了庄河市委宣传部组织的“春运平安行,文化进万家”活动,将亲手制作的剪纸作品送给归乡人和一线工作人员。在“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她制作了多幅家乡辽宁的红色地标及党史大事件等剪纸作品,并以此为载体,与同伴前往家乡小学,在孩子们心中播下“非遗种子”。
图说:王桐予在家乡小学传授剪纸技艺
疫情期间,王桐予与家人耗时两天,共同创作3幅抗疫主题剪纸作品参加上海市抗疫主题展,作品入选《中国剪纸精品集》;参加2020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华理分营的直播活动,成为中小学生的剪纸小老师;参加“基于校名纪念品的文化设计与开发”的“大创”项目,设计出十二生肖剪纸明信片等文创产品。
无论是在家乡还是校园,王桐予始终致力于剪纸艺术的推广普及。每一次分享不仅让她愈加体会剪纸艺术的丰富内涵,更重要的是,让更多年轻人零距离感受到了剪纸文化的魅力,也为其传承注入新活力。“遇见喜爱剪纸的朋友总会让我十分激动,分享欲爆棚,希望尽己所能让更多人用剪纸装点生活。”王桐予说。
大学四年里,王桐予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在有形或无形中得到了锻炼成长,找到了前进方向,并朝着更为广阔的天地阔步前行。
“经常听到学长学姐们的支教故事,现在终于轮到我啦!”当看到研究生支教团项目时,王桐予毫不犹豫地选择报名,并顺利通过考核,成为华东理工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让自己的青春与理想同行。
参加研支团面试,当被问到“为什么想要支教”时,王桐予的回答是:“育人遇自己,在义务剪纸课堂中,我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剪纸的喜爱,发现自己也很喜欢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感觉,特别是在了解到众多支教志愿者的感人事迹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与鼓舞着,更加坚定了投身支教事业的决心。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更是值得自己骄傲的事。”
图说:王桐予的剪纸作品
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打造高效有趣的课堂?自成为研支团一员后,聚焦教学主业,王桐予开始动起了脑筋。去年10月份,王桐予与正在云南寻甸开展教学活动的研支团成员取得联系,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开展了系列“剪纸云课堂”,不仅为仁德一小与仁德四小的孩子们带去了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也激发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在华理附小实习实践期间,她策划开展了融合理论与实践的非遗剪纸午会课堂,让孩子们感受指尖上的传统技艺。
跑好“接力棒”,青春再出发。王桐予表示,“除了非遗传承人,现在我又多了一个老师身份,希望能跟孩子们‘艺’起前行,拥抱更加精彩的世界”。